08
2024
-
11
光明日报—河南方城:“中医农业”势头强
果蔬喝“中药”?“疗效”怎么样,5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镇的方城县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只见不同品种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在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里散发出新鲜果蔬特有的清香,令人口舌生津。
“这里的小番茄整个种植过程全部中医化,‘吃’的是中药渣,‘喝’的是中药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还原果蔬原有味道,产品价值更高。”产业园技术总监王九贵介绍,这种另辟蹊径的种植模式结出的果蔬深受消费者青睐。

进入基地另一个大棚,金黄的香蕉西葫芦让记者眼前一亮。“这种西葫芦从开花到采摘不超过一周时间,而且品质、产量要比普通大棚种植高很多。”王九贵介绍说,这些“新鲜感、科技范”十足的果蔬,得益于该园区“中医农业”的“硬核”种植技术加持。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理论和中药功效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目前,方城县探索推广的“中医农业”新型种植模式,已成功开出绿色农业发展“良方”。

中医、农业“跨界”融合,绿色农业高质高效。由于中医农业采用的中医药农药来自天然生物体,农药成分复杂、作用方式多样,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不会产生农药富集,中医药农药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有助于调理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调节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实现降本增效,绿色有机。
中医、农业“跨界”融合,绿色农业高质高效。由于中医农业采用的中医药农药来自天然生物体,农药成分复杂、作用方式多样,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不会产生农药富集,中医药农药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有助于调理士壤物理性能,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调节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实现降本增效,绿色有机。
王九贵说,基地通过中医农法种植出的西葫芦亩产能达到8万斤,亩产效益要比传统种植提高4倍,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倍增。
基地+龙头企业,示范效应迸发。河南荟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园区引进的龙头企业,目前已先期发展中医农业100多亩、6大品类11个品种。
“我们现在推行的中医农法种植,最大的特点是摒弃以往传统化肥农药,节肥、节水、高产、高效。”河南荟萃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利静说“现在启动的瓜果蔬菜区,主要是为起到科技示范引领的效果。下一步还将组织当地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人员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依据中医农业的发展模式种出高品质瓜果蔬菜,从而获得良好的收益。
据了解,方城县现代中医药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5万亩,是省政府确定的2022年省重点现代农业项目和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共分为野生丹参.南阳艾道地药材繁育基地、方城裕丹参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中医农业示范基地、中医药康养基地五大功能板块。该产业园立足示范引领发展“中医农业”,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方城县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绵延100余公里的天然药库资源,全县拥有以裕丹参、木瓜、菊花、艾草、决明子、玄参、金银花、白术、地黄等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资源丰富,品质优良。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近年来,方城县依托丰富道地药材优势和中医药产业基层,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融合、科技兴农强农等方面发劲使力,围绕中药材,农业等产业联合攻关,全产业链开发研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科技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孕育出新的希望。
方城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副团长韩玉红表示:“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绿色农业科技投入和成果应用,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积极推广发展'中医农业’,以科技力量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艳 通讯员 王小玲 )
相关资讯
10-21
2025
10-16
2025
10-16
2025
10-01
2025
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